愛喝可樂林里拉
8 min readOct 1, 2018

從自雇者到自顧者 是媽媽也是在家工作者

妳以為妳可以替自己找到出路、爭取到生活彈性與生命意義。
妳成為了一個自由工作者(自由工作者總有點矮由,自雇者咖賀)。

游出公司體制,在困頓迷惑中甘苦自得,漸漸習得掌握個人時間與精力的方式,跳出工作方式與空間的限制,與客戶及工作夥伴維持不黏不膩的互利依存關係,有時多時少的進帳。

妳感到自立與自在。

直到妳承接了一個人生巨型無限專案:一個來自於妳的可愛小夥伴。

從此妳的時間不是妳的時間,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
妳的腦袋也再也不是妳的腦袋,傻媽媽、金魚腦,99%記憶體存放小夥伴專案相關事務。

近期,從所謂的自由工作者成為了在外獨處喝杯咖啡自由都難有的全職媽媽,萬般幸福、百般煎熬。 與小夥伴相處,在育兒過程中困頓探索,是一種心靈與身體的嶄新昇華(啊,卻還升不太上去)的狀態。和朋友說著沒有孩子大概會過著什麼清邁數位遊牧民族那種生活,而那種生活現在想來極其遙遠。轉頭看著腳邊的小可愛無敵BOSS,想想即便拋去自己自雇者的身分,「媽媽」這角色,說起來也算是種遠距工作者,在家庭城堡這個遠的要命王國的小小一角,遙望工作社會,日出奮力日落無力的運作。

一直漂浮沒有用,始終低頻無力向前全世界也沒法幫你的忙,在破碎時間中重新思考往後的生活模式。
人事時地物已不同於以往,理解清楚些,會少些糾結。

思索近期少數有順利倒進腦袋的內容是以下三位的書與文章,三位邏輯有之、行動有之,行事穩健,簡直是近期的思想浮木。
🥂文案大師李欣頻的書和線上音頻。
🥂遠距工作者佐依的文與播客
🥂我在家我創業的凱若的文。
欣頻大師說的是抓出自身木馬盲點並破除,用更高的維度審視現況,設定妳想要的現在、即刻行動;佐依說的是遠距工作的可能與務實的理想生活設計;凱若則是很好的頗析了居家(育兒)創業者的現況與原則。很有獲得。

讓育兒大業和自雇者工作生活稍微平衡些很不容易,但還很值得努力。稍微回神了以後,個人大概是從以下這些面向調整:

1.工作空間:孩子在哪辦公室就在哪。
咖啡廳和自己的辦公室是什麼?能吃嗎?所謂自由工作者想要的工作空間,該怎麼說呢?不多形容,就是方便自處、偶加白噪音、減少干擾、可按自己的時間步調進出移動。有了小夥伴之後呢,妳一樣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在妳的影分身&背後老大呼喚妳之前。噢然後那個背景白噪音不會是咖啡廳音樂或是共同工作空間的都會音樂,是可愛的寶寶音樂或是可愛又可惡的寶寶哭聲。

小結:孩子在身邊/身上睡著時(手機,打字速度練快點,善用語音輸入);孩子在嬰兒床上睡著且可以稍加離開的狀態時:客廳餐桌或另一個房間(安全第一,務必時不時確保孩兒安全,姿勢、有沒有壓到悶到之類的,像是到了寶寶翻身地獄期,即便寶寶在睡我也完全和寶寶處在同個空間了,咖放心)。

2.工作時間:放棄【白天是我的工作時間】這樣豪華的概念吧。
每個自律或不自律的工作者都會嘗試在上班族們的工作時間也同步自發的工作著,訓練有素的。然而孩子出生後,24小時對小夥伴ON CALL,N次餵奶、N次拍嗝、洗澡便便、撒嬌要人哄,給不給人工作啊(不給)。老公去上班了、老公下班回來了,眼看著白天就過去了,就算偶爾奮力爬到工作桌前,也沒兩下又被小夥伴召喚去。整天過去了,自己的事情一事無成,所以一開始是很糾結煩悶沮喪崩潰….(以下開放接力)。

跳出這個鬱悶迴圈的方式就是放棄白天工作這件事。白天拿來專心對付小夥伴、照顧自己身心,偶有多出來的時間當作撿到。另外,限制工作時間,丟掉過往掏心掏肺並掏出全時時間過度工作的自己、捨棄完美和拖延心態,孩子就是用來幫(ㄘㄨㄟ)助(ㄏㄨㄟˇ)妳時間管理的。

因家有新生兒,需要綿密密黏踢踢的陪伴,豪邁的把每日工作時間刪減為2小時,務實點好。通常這2小時的工作時間會落在早上8–10點間孩子偶有的小睡時光(這是一段時間很短、但媽媽本身精神相對好的時候,而且孩子早上剛睡醒心情好,狀態通常比下午時間穩定)和晚上十點後孩子睡著後的大美妙時光。

小結:每天工作2小時,在這裡採用的概念是書籍《一週工作4小時》和凱若《我在家,我創業》的每天工作專心工作三小時、其他時刻專心育兒的概念。稍加解放自己的時間和什麼都做不了的罪惡感,效率至上。

3.自控經濟:不論如何,確保持續收入。經濟實力與現金流很大程度左右著地方媽媽的情緒神經。

自雇者生育實況:精力銳減、收入減少、時間短少,缺乏後盾、補助較少甚至沒有。沒有公司這個保護大傘,懷孕時沒有代理人、生產後沒有帶薪育嬰假。從懷孕到新生兒養育,精力體力的損耗常由不得自己,休養安胎、工作排鬆一點都會造成入帳減少。

微微數算,從懷孕到新生兒六個月,大概是讓戶頭掉了一年份的薪水。
雖然都說結婚時就該想到並規劃好,但有時就是遇到才有辦法完整思考,懷孕育兒常是突如其來天上掉下來的專案,對於腦袋總是放著一百件事的自雇者,從雲端到現實,確實練習踏實拿捏。

小結:持續開源與加值、減少高勞力心力投入才有薪水的工作,減少需外出的工作。

4.照顧自己的行動:在疲累的育兒生活中,揀選出能讓自己快速充飽電的事情。
與摯友相聚3小時 增能8 耗能2 耗$4
參與社交聚會 增能2 耗能8 耗$5
參加興趣課程 增能8 耗能2 耗$8
獨處放空耍廢 增能9 耗能1 耗$2
運動鍛鍊精力 增能6 耗能4 耗$4
外婆代打支援 增能7 耗能3 耗$4
帶寶寶喝咖啡 增能6 耗能4 耗$2
身心享受活動、各類養生美容事務 增能9 耗能1 耗$5
用類似這樣能量1–10、花費1–10的簡易概念,自己慢慢抓出腦袋裡飄過的想做的、需要做的事,並排定時間進行去做。

如果發現自己有需要資源而所有想做的事都不能做的時候(時間/空間/照顧/金錢…等),想辦法調整創造資源施行行動,別沮喪太久,如果每個提案都替自己打叉、慣性否決的話,那就只好繼續失落了。這不是什麼正能量行動派大法還是媽媽牌公主病,總是要想辦法替生活解套創造新意,撥開日復一日薛西佛斯生活的煩躁,確實充電然後重新看見現有生活的幸福。有孩子真的是從未想過的這輩子最幸福踏實的一件事,好值得為此進化成更好的人。
(這段是寫給自己看的~)

在各種行動當中,偶爾要想起和進行的是運動和養生美容,港覺自己還像個有覺知的女子。能順便瘦更好。精神力與行動力連動,照料身體,心靈共感,照料外表,會和世界重新接上線。(其實我比較想用身體活動來代替運動兩字,【運動】太堅毅了,想嚇誰),重點是動動身體打開感受。

小結,活得像個(有活動精力的)人,才能(稍加)看到(育兒工作生活的)美。

5.善用工具與人力照顧寶寶
為什麼工作工作要講到照顧孩兒這回事?
寶寶好,媽媽就好。寶寶搞定了,媽媽才有工作的可能。
於是大量嘗試各種讓媽媽寶寶能順利睡眠、寶寶安全好眠,彼此愉快平安共處的方式。

對於寶寶:育兒神器早用早享受、催眠音樂催落~
大致是這樣,自購的不好用就售出,大型過渡時期物品善用租借,此外也深深感激親友團熱情支援不少物品(大心)。每個孩子個性不同,鎮得住的法寶也不盡相同。育兒神器有的人使用、有的人不屑。個人傾向只要能救媽媽一命換媽媽好眠與寶寶安全的就願意嘗試看看。有時猶豫考量幾日、折磨就多幾日,媽媽們懂的。最差就是荷包失血後發現無效再來不屑及轉售即可。

對於媽媽:
1.偶爾找媽媽的媽媽救援,媽媽開心,媽媽的媽媽也開心(享受照料也享受碎念這是必然的缺一不可甜蜜痛苦XD)。*此方案工作專注度60%
2.手邊備好臨托方案與資金,在偶爾需要外出開會、採訪或其他工作活動時有放心的後援。*此方案工作專注度70%
3.常和另一半隊友協調申請放風時間,放風放得好,心情會更好。走在平日街道感覺重回人間、吃個人間(垃圾)食物爽快至極。就算抱著筆電去咖啡店也甘願些。*此方案工作專注度85%
4.探聽鄰近的媽媽育兒工作空間,或是由自己開始,創造一個自顧者育兒空間聚落(認真)。像是河邊同行親子友善工作空間就是很多工作者媽媽的救贖吧,這對我來說遠了些,但還是會去探訪了解的,期待更多更近且適合的環境。
*此方案工作專注度85%
發現了嗎,媽媽自雇者是沒有機會工作專注度100%的了,接受這個事實,享受僅存珍貴的工作時光。

小結:自由工作者靠自己慣了,要開始習慣接受幫助。幫助寶寶、幫助自己,拿掉刺、打掉牆。

以上做到的越完整,自己會好過些,另一半的日子也會好過點。(反之…)
新手媽媽母愛爆棚掏心掏肺不完整分享,個人經驗,完全主觀,視角單一,若可以一點點幫助到哪個媽媽自雇者、使其多耍廢十分鐘,便感功德無量。

育兒工作初期身心疲憊、寶寶小夥伴全方位轟炸,或長或短,難以避免。
偶爾走鐘迷亂,記得拉住身邊的人穩穩的站著。練習慢慢變穩,直面自雇者身分與自顧者身分的衝擊,找出解法。願媽媽自雇者都有能量澆灌自己,稍微快樂的育兒。

愛喝可樂林里拉
愛喝可樂林里拉

Written by 愛喝可樂林里拉

腦內行動小隊。不一定要完美才能行動。這是整理自己的地方,是展開微行動的起點。💆🏻新手媽媽 👶🏼寶寶腦粉 🧙‍♀️自雇者 👩‍💻文字工作者。 ✨歡迎合作聯繫。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