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塊一直是我的罩門。💀💀💀💀💀
比較勤奮一點正向一點的追隨對象大概就都是不斷購書效率吸收轉化,課程也是活動也是所有資訊也是。彷彿知識的吞吐吸納如呼吸一般自然,沒什麼疑義也不太感到困難。
當然我不是這種人。比較多是一陣一陣的忽遠忽近的相處。
對知識的渴求焦慮,對新寶藏的不願錯過,購物車雲端硬碟信箱書櫃塞滿知識產物。困擾至極!獲得的這段路(購書/購課)最是容易,閱讀/上課的這段路常漫漫無期。
本來開了這Medium一角這想多多學習和輸出的。開始打理自己的家和腦袋之後,買書購課與分享之路卻停了下來。是明白買書購課和買物不同。
買書能把書帶到你身邊,然而沒有行動就無法把其中內容放進腦中。
沒處理好這個狀態,徒生焦慮罷了。對我就是那種去書店和打開博客來一陣肚痛的那種人。想清楚這件事之後,變得很克制,不那麼龐大的焦慮之後,吸收進度也比之前多了一點點(就一點點)進展。
本次整理重點在於書櫃,有滿滿的書和文件資料。其實和許多人相比、和過去的自己相比,這樣的存放量已經很少了,但環顧家中,總是一想到這個角落頭就痛。
所以產生了以下行動:
A. 實體書的整理
把想要的書籍留下來,只給予固定空間(兩格櫃子)。
沒被選擇到的書販售(讀冊)或捐贈(書寶,可參考此篇)。
目前按大類擺成四大疊(四大類,我分成專業、靈性、生活、英文與理財),哪一疊要比較大適時調整,調整後還是擺不下就是表示某些書太多了,要再精簡一點。還想持續購書吸收(各種心動), 所以要更明快消化~~~
除非看著哪本書有特別想贈送的對象,不然我不會再做在社群軟體上PO文"斷捨離愛書,喜愛的朋友請內洽"這種文了,以前做過幾次這類贈書贈物。感覺疲累。變成一個漫長的處理過程,繁複回文、確定對象、約定時間或寄送方式,可能要吃個飯碰個面扛著書重重的前往何處。需要互動時適合、很滋潤,想要明快解決時不太恰當。
B. 電子書的整理
把各家路徑一一搞清楚,把用了哪些帳號搞清楚。
目前就只用了博客來、讀墨、Google Play、樂天KOBO,但就這樣就已經常常弄不清楚了,原因是有時用A帳號購買,有時用B帳號購買,還常常忘記密碼。只能花點心思整理成EXCEL檔上傳在自己隨手可得且信任的雲端數位設備中,真的很花心思啊。
開始育兒之後,能把書拿在手上的機會實在不多,白天寶寶會CUE你玩,帶書陪寶寶不怕書貝撕壞折壞比較怕硬頁封面刮到寶寶的眼睛,晚上陪睡時登不能開床頭燈,太亮寶寶會過來玩燈,或是繼續來玩書。所以慢慢地會越來越朝向電子書的方式(但是真心期待電子書介面能越來越人性呀~也期待新書上市時就都有電子書可以購買!)
C. 實體資料講義的整理
篩選出想要且會用到的資料,其餘丟掉。留下來的資料用掃描App存檔。
放很久的講義撕廖那麼久沒看了,以後估計也不會看,或是,有些資料其實已經過時了,與時俱進上新的課、找新的資料比較實際。
使用Tiny Scanner 付費版掃成電子檔。把參加各類講座、活動、課程時獲得的真心還想理解查看的講義成了一個PDF檔案,看似再也不用的資料就讓它去吧。就這樣清掉了放了好幾年、整理了好多次的一格櫃子,連懷孕時期到寶寶出生之間的所有資料本本都掃檔存放,心頭清爽。(老公倒是很訝異我捨得丟棄這些紙本資料,只能說心境轉換了就瞬間丟得掉了)。
(Tiny Scanner好嗎?還蠻好用的,解析度也不錯,應該是說嚇到我的清楚。缺點是檔案下載時有時卡卡,是我設備問題抑或軟體問題就要再試試了。有更好的建議歡迎推薦~目前遇到問題是使用WIFI下載無法全數下載,使用各類雲端硬碟下載貌似要綁太多權限?總之目前是先使用Evernote把檔案救出來了~)
D.數位課程資料的整理
1.整合以前的課程,2.從現在起統一購課帳號 3.慎選購課且好好上課。
和電子書的問題一樣,以往總是有時用A帳號購買,有時用B帳號購買,還常常忘記密碼。處理一下總是備份到自己也弄不清,多重帳號多重身分到管理不來。感覺購買線上課程而未上課、買電子書而未閱讀,比買實體書籍擺在一邊更感到壓力山大!
但真的越來越多很棒的數位課,常常心動。而且不用出門上課。從前從前的我是辦理實體活動也是熱愛並辛勤參與實體活動的人,育兒之後轉換轉換轉換。
今日買了一堂好學校Hahow的課,赫然發現有課程轉移的方式(就是可以處理上面說的多重帳號整合的問題),顯然有不少人都像我這般東一個西一個的,覺得欣慰😏
這些寫來看似理所當然,整理起來卻是吃掉不少時間啊。
東一樣西一樣的其實就是自己的狀態沒有回正吧?
慢慢把自己兜回來的感覺挺不錯的。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