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共同工作空間工作吧

愛喝可樂林里拉
7 min readAug 31, 2018

--

如果一個文字工作者,需要工作空間,
就要在家裡閉關修練。
就要在家附近走來走去找咖啡店或任何有網路有電源可以待的工作空間。
就要或遠或近的找尋一窟又一窟,待得起、容得下、合得來、的處所。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coworking space共同工作空間哩。

在共同工作空間工作是怎麼回事?

友善。場地主人通常很友善且有心。〔大心〕
交流。如果你願意且有時間,很多人可以交流。單位常有對內對外的交誼活動。〔獨自工作久了,這樣的微情誼很滋養溫暖且實在〕
安心。通常有中控卡可隨時進出、有可鎖置物櫃,不用擔心坐太久、東西被偷、包包筆電沒人顧。比起規律上班多了一點自控彈性,比起咖啡店或在家工作多了一種微歸屬感。萬一你太累了,可以放心的睡一波,不會被發射白眼光波。
溫飽。想自由覓食就自己出外吃,想被餵食就點餐。〔有的空間提供簡易餐食,價格優惠不一〕
視野。看見各種個人及團隊的工作樣貌,思路互動。〔簡直會議開放旁聽、腦洞大開〕
這些都是在家悶著頭工作比不上的。

這麼的好,但畢竟不是自己的狗窩可以耍賴,有時還是難免感覺歪邀。

需要專注需要搶時間,踏進門就如同上班打了卡、就是準備要開戰了。〔抱著筆電去咖啡店的人理論上也是背負著工作重任的吧〕
可能有點需要獨處。〔也許偶爾有時間聊聊和放空,但大致上是需要聚精會神快速完成作業〕
可以白噪音、無法常態/長期太熱切的討論。〔待過創業團隊多的空間的人知道我在說什麼〕
需要時間相處才能熟稔。〔臉上寫著慢熟、背後刻著(微)讓我靜靜〕
尤其在此工作意味著你是自己負擔辦公室租金,每分秒時間的流逝都是錢錢滾滾溜走~(哀桑

也許是我這樣習慣微距友善的文字工作者才有的問題,其他人也許覺得妥妥的、一切安然齁。

不管在哪工作,都有相應(不著邊際)的煩惱。
多一窟是一窟。

在共同工作空間,奔忙流轉中常常只能不停回絕交流交流活動、關上眼耳專注眼前工作。
「樓下有人在拍片也,很有趣,你要不要一起來看一下。」「抱歉,正在趕東西。」
「中午大家有午餐會。」「好…但我只能參加一下要先閃退,今天要交個東西嘿。」
「下週五晚上有BBQ大家一起交流認識一下吧。」「晚點要外出開會內拍寫拍寫。」
儘管大多時候只能專注在燃燒自己的小宇宙,待過幾個地方,卻是深刻感受到場地單位的溫暖和用心,覺得場地單位管理者就像民宿主人一樣,那麼的閃耀那麼的重要那樣的有支持感,銘謝各位大德為自由工作者們(現在比較流行說斜槓青年齁)澆灌養分~

如果想找個共同工作空間的工作者,可以考慮什麼面向呢?

1.空間裝置及整體氛圍。
個人偏好現代風、簡潔感,老屋裝置或是公寓類型改造的可能看得還不夠多,期待更多亮眼空間。目前比較有FU的像是忠泰建設基金會經營的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共同工作空間就是舊屋新型態,又現代又舒適。

還有,如果你是腰不好又須久坐的工作性質,就乖乖找有人體工學椅的地方吧,坐在文青高腳椅上久了身體會抗議的。也看過有人就是很新創工程師派的,追求高效能的站著工作,這就屬於另一種技能了。

2.交通方式及通勤時間。
和一般上班一樣,控制在單趟通勤時間一小時內且盡量有捷運到達的地方長久才不會心累。

3.租金預算、開放時間
和租房一樣,抓個每月負擔得起、一定心痛但還可以接受的價格吧。我是抓4000~7000元。抓得過高,當你很多日子得在外奔波、出差或辦理活動時,會心痛的。當然哪天更負擔得起高額租金或有業主願意負擔場地費用的話,應該也是人生到達一種新境界了。噢對了常奔波在外或是使用時間零碎的人可以考慮可購買單日票券的場地。

4.開放時間
有許多是9–18或18這樣的類上班時間的,我是偏好全日,因應趕工或尬期隨時以及個人工作心理狀態等情況進出,也不用到了快晚上就被場地人員善意提醒要離場、晚上還有活動要佈場之類的匆促感。
*有些共同工作空間需要先預約的,不是說去就能去。務必事先了解每家規則,在比較空閒的日子先行前往了解,真的需要趕工找地方窩時才不會一下這家沒開一下那家需要預約一下只開到幾點之類的弄得自己狼狽且又消耗所剩不多的工作時間。

5.空間性質、使用人數與環境衛生
如果是愛好氣氛活絡的人,那麼新創團隊多的空間也許就很適合你,反之若需要大量專注時間的人,可能會被太多來去的人、大量的討論聲響干擾影響。每個空間有著不同的屬性與偏好,事前做些功課、參觀時打開你的天線感測一番,會有感覺的。

蠻多空間可代收信件包裹(免費),這點很方便,有的可加價提供公司登記和記帳服務和會議空間租借服務(付費),甚至像Kafnu還可提供住宿、餐廳健身、攝錄影錄音等服務(付費或含括在包套方案中)。需要多完備的一條龍方案,就看個人財力和實際需求。

使用人數,約略是不超過30、40個人吧(若有分層或劃分大區域就無妨),座位安排稍微不那麼壓迫密集的較好。

環境衛生部分,就是有乾淨的飲用水吧。有的地方公共區域使用率偏低,的確會是會有不太乾淨的水的情形==,若須天天自備水或另購礦泉水也是另外一種麻煩。噢有咖啡更優秀但不強求。另外就是浴廁多套、勤打掃。整層樓或整棟樓使用單套浴廁的有時有點彆扭啊,遇到辦活動時更是慘烈、使用者塞車又不夠清爽乾淨。這部分以租金預算偏高以及管理方式外包的單位會較佳。

約略就是這些人事時地物和自身工作性質的評估吧。
上述都是比較以個人工作者的角度去描述,若是團隊想租用進駐工作空間呢?可能需要另外考慮如:
1.留意單位進駐團隊的性質是否同調。同調是好事或壞事沒有定論,總之共同工作空間的互動與交流機會相對一般商辦多些。
2.留意空間開放訊息:熱門和CP值高的隔間辦公室/固定個人座一位難求,可能釋出訊息一出很快就沒了。
3.留意空間大小及團隊自身屬性是否相容。此類空間通常不會太大、寸土存金,且無論是有沒有隔間的形式,都是比較容易和他人互相交(ㄉㄚˇ)流(ㄖㄠˇ)的狀態。太過熱鬧或需要大量活動空間的團隊是否在會受限也干擾其他團隊之類的問題需慎重考慮。像是需漫長活動前置作業、大量擺放活動道具裝置、工作時間太長團隊成員需要過嗨以回神的活動公關公司可能在這樣的環境就會稍感侷促。
團隊進駐人事物較龐雜,不比個人進駐來去自如,多評估點是好事。

最最後列出幾個目前蠻有興趣的共同工作空間,有的待過、有的期待。

台北【趣工作】軟硬體極優、人友善,無腦說去就去的工作空間首選。
台北【coffee & work】民生社區,滿滿文青風,食物也誘人。
台北【Kafnu】算是台北數一數二高端的空間了。新加坡旅宿集團來台創立的,對價位沒意見的話一切都美好。5日方案4000、單月方案1萬。
台北【混Hun】文青風格的古亭混Hun還沒去過,已遷移到玉門街QQ。Plan B創作的空間都很令人期待。
台北【MILX】行天宮附近,有好喝奶茶、風格商品、共同工作空間。
台北【新富町】忠泰建設經營經營,結合文化市場、在地、公益元素。
台北【CLBC】極早創立的共同工作空間,有多個分館,還有各種會議及講座空間。有人體工學椅(誘人)。

無腦想去/需要去一個共同工作空間可以去哪?

急迫需要一個工作地點想也不想的話我會去【趣工作】(周末除外,公休)。購買單日進出票券即可,不用先預約。在善導寺站附近,工作環境絕佳、覓食方便、有免費咖啡。有分團隊隔間區域和個人工作區域,個人工作區域有時會有團隊熱情討論XD 。

只是有陣子再去變成非固定會員每次須麻煩一樓大樓櫃台管理人員開解鎖電梯,上了四樓後門已經打開、由人員直接管控,不像以往是按電鈴由工作人員開放。近期未再前往,不確定此部分是否有再做調整,有興趣的人可自行詢問。

由上看來,目前的確還是以台北市為大宗的,幸福啊~
其他縣市也陸續越來越多了,都很想去~像是:
台中【好伴
台東【

而隨身跟著小夥伴孩子的工作者怎麼辦?這也是我目前的課題。【河邊同行親子友善工作空間】這樣的可攜孩兒的工作空間應該會是下一個探訪的目標。

--

--

愛喝可樂林里拉
愛喝可樂林里拉

Written by 愛喝可樂林里拉

腦內行動小隊。不一定要完美才能行動。這是整理自己的地方,是展開微行動的起點。💆🏻新手媽媽 👶🏼寶寶腦粉 🧙‍♀️自雇者 👩‍💻文字工作者。 ✨歡迎合作聯繫。

Responses (1)